從20萬到200萬,短短8年,重慶奉節縣環境衛生管理所的經費實現了10倍暴增。因為長江上的漂浮物越來越多。
“我平時一般很少呆在所里。”7月21日,負責江中漂浮物打撈的奉節縣環境衛生管理所的李所長說,三峽工程建成后,水上打撈工作量增大,他和所里所有工作人員一樣,工作時間都忙于在江面上執行打撈作業。
預計動態總投資達2039億元的三峽工程,為中國打造了一個世界級的水利巨無霸。這個龐然大物是如此巨大,以致圍繞著它的周圍,一個龐大的維護產業鏈正應運而生。從江面垃圾打撈,到沿江污水處理,都在催生出新的財富通道,直到牽動資本市場。
收入暴增的水上環衛站
奉節縣環境衛生管理所承擔著43.8公里長江干流和46.5公里次級河流共154.8平方公里的水面清漂保潔工作。所里一共有兩艘機械化打撈船和一艘指揮船一道作業。但看來還不夠,從去年開始,他們又租用了40只小船參加打撈,每只小船雇傭了3名船員,每天可打撈垃圾110噸。
自從7月中旬長江上游洪水暴發后,洪水夾雜著許多農作物被沖到下游,增加了江面漂浮物的數量。李所長不得不帶著全體下屬每天從早上7點工作忙碌到傍晚6點。
在2002年以前,奉節縣并不進行這種打撈工作。李所長說,在三峽工程建成以前,長江奉節段的水深只有60米左右。江面較窄,水流較快,漂浮物比較少,不需要打撈。
而在三峽大壩建成后,奉節水域水深超過160米,江面變寬,水流減慢,造成大量漂浮物在水面堆積。這些漂浮物既污染當地水質,又威脅三峽大壩,一旦有較大漂浮物進入水庫,就會有被卡進大壩發電機的危險,所以必須清理干凈。
重慶市政府也很快發現了這個縣環衛所的重要性。從2003年開始將大量財力投入到這里,今年,重慶政府用于支持打撈作業的經費達到3000萬,李所長這里就分到了200萬。
“由于上游政府的重視程度加大,我們今年的打撈量不升反降,因為很多漂浮物在上游就已經被打撈掉。”李所長說。
如今,僅漂浮物打撈一項就已形成數千萬的產值,但即便如此,仍有漂浮物隨著江水從上游涌至三峽水庫,在大壩前形成幾百米長的“垃圾帶”。
大壩上游第一縣湖北秭歸縣的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說,現在,三峽集團支付的每年90萬元的清漂費用,根本不足以維持日常的打撈作業。三峽集團正在積極與上游企業合作,希望使漂浮物產生經濟效益,從而調動企業參與漂浮物打撈的積極性。
位于秭歸的華新水泥(600801.SH)便和三峽集團簽訂4615萬投資項目,用于將漂浮物轉化為制作水泥的燃料。該系統年處理漂浮物等垃圾10萬立方米,這相當于2萬噸煤產生的熱能。
而重慶另外一家企業美心集團,利用三峽漂浮物中的樹枝灌木、稻草秸稈含有纖維材料,投入兩座水上漂浮工廠,可將河面漂浮物打撈上船,經過船上生產線的處理,把漂浮物用作制門的板材。
毛利率67.9%的污水處理廠
這是一個400億的工程。
據國務院2000年通過的《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(2001―2010)》,2001年到2010年,庫區及上游建成150多座污水處理廠和170多座城市垃圾處理廠,沿江重點城鎮新建110多座污水處理設施和60多個垃圾處理廠,使庫區的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5%和98%。
奉節縣環保局檢測站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,三峽大壩建設前,長江上游支流河床較窄,水流速度很大,水中還有很多鵝卵石能對水質起到凈化的作用。三峽大壩建成以后,河道變寬,水流速度只有零點幾米/秒,水的自凈能力有所下降。加之已有的污水處理廠根本不能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,農業化肥大量排入長江,導致水質惡化。
來自重慶市政府公眾信息網7月22日的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重慶已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51座、小城鎮污水處理廠23座。
重慶地區污水處理量的79%由重慶水務(601158.SH)承擔,重慶水務擁有日污水處理能力168.3萬立方米。2009年重慶水務污水處理實現收入為17.3億,占公司總收入的68%左右,毛利率為67.9%。
而據公告,在未來5年里,重慶水務還將投入82億元用于擴建污水處理廠,這部分資金將全部來源于二級市場。
不僅是重慶水務,記者調查發現 重慶市三峽水務武隆排水有限責任公司在2010年7月7日,又向社會招標建設5個污水處理廠,總投資約1230萬元。
上千億的水電機組市場
在三峽工程的整個建設過程,國內水利水電行業受益頗多。
在前期論證階段,三峽工程創下了當時水利工程多項之最,比如專家人數、勘測范圍、論證工具等。在審議方面,三峽工程亦是第一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直接批準的工程,其討論范圍之廣亦前所未見。
而電力設備領域,三峽工程幫助中國實現最大水力發電機組,由300MW向700MW的跨越,并有三峽工程中安裝了8臺國內70MW機組,從此國內水電設備產業躋身世界頂級俱樂部。
在三峽工程之后,溪洛渡、向家壩水電站等水電站也即將開始建設,一個近千億的700MW水電機組市場已然形成。
在三峽工程的建設過程中,大江截流、壩體建設等都是前所未有,這也為國內水利工程建設積累了珍貴的經驗,比如為大江截流,我國創立了國內最大的截流模型,在工程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的突破。
三峽工程也在金融領域有所創新,比如三峽債券,無論是發行規模,還是在付息方式、利率和期限設計方面,幾乎每一期債券都在技術上有所創新,并成為其他企業設計債券品種時參照的基準和楷模。
并且國家首次建立設立建設基金為重大工程籌資,繼三峽工程之后,我國又設立南水北調基金、可再生能源基金等。


